从法学学子到建设工程领域的资深合伙人律师,宋振律师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法律人的坚守与成长。他在个案中锤炼专业智慧,在营销中开拓创新思路,在行业中深耕细作,树立了“法律专业+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宋律师的执业进阶之路至今仍在不断延伸。正如他所言,律师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心怀热爱、坚守专业、主动作为,就能在法律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为一名80后,宋振律师2002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后于华东政法大学读研深造。怀揣着对律师职业的憧憬和学以致用的初衷,宋律师妥善规划其职业生涯,积极实践,踏实稳健的一步步前进。
早在读研期间,宋律师便跟随资深律师前辈营销拓展业务,完成从法学生到实务者的关键转身。彼时,他曾协助处理一起工程款追索案件,为施工方成功追回数百万元工程款。这次经历让他初窥建设工程法律领域的门径,亦让他深刻体会到该领域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奠定了他与建工法律服务的深厚渊源。
执业十余载,宋振律师以“个案精耕—行业痛点破解—产品生态构建”为主线,在建设工程法律服务领域完成从“争议解决者”到“建筑业法律护卫者”的角色升级。
在早期处理的某建筑公司工程纠纷中,备案合同与实际合同价差近千万元,发包方资金链危机一触即发。宋律师在谈判中代表承包方巧妙提出“双轨结算机制”并将其书面固定:正常履约则按实际合同执行,违约则按备案合同结算。这一“弹性防御+主动设计”策略不仅促成谈判和解,更在后续诉讼中为客户锁定千万元权益。宋律师分享道,工程律师不能只做被动应诉者,也要成为主动的权益设计师,在谈判中抓住关键问题,才能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在近期承办的某“在建工程抵债案”二审案件中,当事人持有的千万房产面临工程款优先权的冲击,在一审败诉且已提交上诉状后,当事人机缘找到宋律师代理二审。该案涉及工程款优先权有效性、以房抵债合法性、生效判决既判力、执行程序正当性等多个复杂问题,面对关键证据缺失等多方困难,宋律师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向法院提交了十余页的补充上诉意见,为本案的最终结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二审过程中,面对法官倾向于维持原判的态度,宋律师据理力争,并强调二审的纠错功能,最终合议庭重新审视一审证据链的断裂点,驳回对方起诉。该案的逆转胜诉为当事人保住千万房产,也充分体现宋律师在专业分析和法庭辩论中的深厚功底。
某工程结算纠纷案中,承包方的工程结算协议因受刑案影响而被推翻,一审法院重启工程造价鉴定并判决承包方退还超付的数百万工程款。宋律师二审介入后,面对法官对结算协议与司法鉴定报告高达上千万工程款差额提出的质疑,他条分缕析,先通过法律技巧将民事纠纷从原刑事程序剥离,力保结算协议的有效性;再从合同计价方式、工程造价组成、工期进度梳理、停窝工损失索赔、赶工投入等诸多方面证明承包方结算协议金额的合理性,有理有据的解释打消了法官的疑虑。开庭后在法官的强力协调下,最终本案双方达成和解。相较于一审判决,宋律师为当事人减少至少一半损失,当事人对此赞不绝口。
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问题,因其行业特点存在一定复杂性,也易滋生群体性纠纷。宋律师在某项目劳务班组集体讨薪案中,展示了其沉着应对、冷静解决群体问题的能力。面对近百名工人围堵项目部的困局,他首先明确基本原则:企业绝不逃避应付报酬,但也绝不支付不真实款项。同时他连夜制定“信息登记与承诺书签署+考勤核验+报案”三步走策略,既保障真实劳动者权益,又戳穿虚假讨薪行为,最终帮助建筑企业化解用工风险。
针对建筑业企业工程款拿的少、拿的晚甚或拿不到的行业痛点,宋振律师也在思考如何从项目部管理角度出发,提供综合性法律风控解决方案。为此,他在钻研建筑法律法规之余,还从建筑企业经营者的角度研究工程项目全流程管理,从律师成长为准项目经理,对工程管理各个节点及行业痛点深谙于心,为其构建“八八战法”、“黄金三角管理模式”等风控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在多年深耕下,宋律师牵头研发出“工程管家”工程款风控管理系统,通过融合法律专业、工程管理经验及信息化技术,将工程款风控转化为可视化管理工具,帮助建筑业企业防患于未然,力争工程款拿的早、拿的多、力争拿的到,这一创新真正实现了法律服务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法律服务市场化的浪潮中,宋律师将专业知识沉淀为可视化产品,不断思考、迭代优化,在营销拓客方面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早在实习和执业初期,宋律师就通过电话营销、积极参与商会、建筑协会活动等多种方式,与行业相关人士交流合作。他通过主动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积累了首批客户。
经过逐步探索,他开始举办建设工程领域的主题培训活动,邀请现有和潜在客户参加,通过专业讲解和案例分享,提升企业对法律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此外,他还通过公众号发表文章、制作视频等方式,多渠道传播专业知识,树立行业专家形象。
宋律师还深刻认识到,律师不能仅靠口头宣传,必须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有形产品。因此,他带领团队研发了项目管理系统,结合科技手段为建工企业提供管理工具,实现了法律、管理与技术的结合。
同时,他精心制作法律服务宣传产品,打造能真正触达客户需求的有效名片。从法律产品名称、法律产品设计、标语选择再到服务内容展示,无一不彰显着宋律师的用心。不仅凸显其在建设工程领域的行业垂直性,更在内容上精准涵盖行业需求,直观展示宋律师的专业能力,也由此吸引了众多客户的关注并实现转化。
十余载执业生涯淬炼,宋振律师将实战智慧凝练为四重进阶法则,每项要义都是他在无数案件中亲身践行后浓缩而成。
宋律师认为,青年律师初期应广泛接触各类案件及业务领域,但两到三年后需逐步明确专业方向并深入研究。以建设工程领域为例,该领域不仅涉及法律知识,律师还需系统学习工程、管理等多维度知识,从外行蜕变为内行,方能精准把握行业痛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宋律师建议青年律师主动走出律所接触客户,做捕捉机会的有心人。可锚定某一行业,研究该行业普遍性法律问题,通过撰写专业文章、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定期向企业推送,提升曝光率以积累客户资源。即便初期面临困难,但只要坚持和维护,每年发展少量优质客户,亦可逐步扩大影响力,实现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踏实肯干是赢得客户长久信任的基石,认真负责办理每一起案件是建立长期合作的前提。同时需坚守职业伦理,以免引发当事人不信任,因为唯有以诚信为底色,职业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律师行业身处社会矛盾前沿,面临诸多挑战与压力,考验着律师灵活处理的智慧。宋律师提示,与法官沟通时既要基于专业据理力争,同时也需注意方式方法;在与当事人沟通时,也需注意在关照情绪与提供理性方案之间寻找平衡;面对复杂案件时,应调整好心态,相信专业的力量,通过持续积累与学习,提升应对问题的能力,锻造职业韧性。
多年深耕建设工程专业领域,宋律师如今担任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还曾荣膺“律新社2024年度建筑工程领域品牌之星·实力律师”称号,他牵头自主研发的“工程管家V2”系统也已被上海市司法局推荐参加国家司法部“优秀法律服务产品”评选。
从个案博弈到系统重构,从专业服务到生态构建,宋振律师正在用专业力量重塑行业生态,书写着中国工程法律服务的创新范式。他的进阶之路,也是中国工程法律人在时代浪潮中锚定专业价值、勇担行业使命的生动缩影。